健康科普
颈动脉狭窄
一提起脑中风,人们往往以为是因为脑血管出了问题,事实上,约20-40%的脑中风与颅外段的颈动脉狭窄有关。虽然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中风的“隐形杀手”,但颈动脉狭窄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便可及时避免危险的发生。作为大脑主要的输血管道,颈动脉如同自来水管道一样,在昼夜不停地工作。正常的管道应该是内表面光滑且富有弹性。但是如果疏于防范,这条管道便会有“铁锈”、“淤泥”沉积在血管壁,造成血管管腔的狭窄,此时血管便会变得僵硬、管腔狭窄,最终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这就是“颈动脉狭窄”(图 1)。
颈动脉狭窄发病率和发病原因
颈动脉狭窄的全球发病率大概是5%-7%。而我们中国人由于高盐、高油脂等不健康的饮食,所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率比较高。因此我们国人的发病率也远远高于5%-7%。其中大脑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5以上,颈动脉狭窄几乎占到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半,因此颈动脉狭窄是颅脑血管治疗的一个重点。颈动脉狭窄发病率高,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没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一年内脑卒的危险可达到2%~5%,如果患者狭窄的斑块不稳定,比如是溃疡斑块的,卒中率每年会达到7.5%,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多发,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颈部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在颈总动脉分叉的病变常同时累及颈总动脉的远心端和颈内动脉的近心端,病变主要沿动脉后壁扩展,提示局部脑血流冲击血管内膜所致。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脂血症等(图 2)。其次是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这是一种非炎症血管病,以引起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为其特征。好发于20~50岁白种女性。常同时累及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但颈总动脉分叉常不受累(异于动脉粥样硬化),这部分患者约20%~40%病人伴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的表现
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
2.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蒙、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并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的体征和影像学特征。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稳定斑块,减低脑缺血风险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斑块;手术治疗主要是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能有效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介入治疗主要是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采用支架扩张颈动脉的狭窄部位,达到充血颈动脉血流的目的。
1.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基本方法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如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或新的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但仅适用于狭窄程度不超过50%的无症状患者,对于超过70%血管狭窄的患者一般建议进一步治疗。发现颈动脉狭窄或斑块就应该早期治疗,尤其是中老年人,常需口服降脂药,起到稳定和软化斑块的作用,并延缓血管狭窄的进程;还需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已经有过脑梗、脑缺血疾病发作患者,根据脑部病灶、认知情况、行动情况,需酌情服用神经细胞活性药物。
2.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图 3):这种手术是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最常用的方式。一般是在全麻下,在颈前部做切口,医生将受累的颈动脉切开并切除其内的斑块,可以使用补片或是移植物将颈动脉进行修复。大部分患者可以在术后2-3天出院。手术的风险相对很低,只要健康状况良好都可以耐受。研究显示手术有着持久的疗效,有助于预防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
(2)颈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图 4):对于一些患者,由于颈动脉狭窄或是阻塞的位置难以达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无法进行。还有一些特定的情况,如严重的心肺疾病,既往颈部手术史或是颈部肿瘤接受过放疗,或是肾功能衰竭,手术风险太大,这些情况下,医生会建议你进行球囊扩张治疗称颈动脉成形术以及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非常的大,患者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颈动脉狭窄患者除了积极的治疗外,还要注意饮食,做好日常的护理,争取早日恢复健。
图1 动脉粥样硬化
图2 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
图 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图4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