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

科室新闻

成果发表|张鸿祺教授团队:一种新型静脉高压性脊髓病大鼠模型

来源: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24-04-27 16:28:28
字号: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40516114612.jpg

最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张鸿祺教授团队在《Neurosurgery》(JCR分区Q1,IF:4.8)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Rat Model of Venous Hypertensive Myelopathy Produced by Arteriovenous Bypass Plus Venous Stenosis”的研究论文,该文章由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王殷庆博士为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马永杰副研究员、张鸿祺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微信图片_20240516114613.jpg

图1 手术流程。分离股浅动脉(长约3.5厘米),上至腹股沟韧带,下至脚踝。其动脉分支用10-0尼龙线结扎,远端血管腔置入PU导管(外径0.25 mm,内径0.17 mm)。近端血管内皮向外翻折,固定在长度为3mm的袖管上(外径0.65 mm,内径0.55 mm)。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已分离的股浅动脉,确保移植血管通畅无渗漏。采用“袖带”技术吻合肾动脉分支。将放置在股浅动脉远端的PU导管修剪至长约1-2mm,并在T11水平插入脊髓背侧静脉。

静脉高压性脊髓病(Venous Hypertensive Myelopathy, VHM)是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DAVF)的常见病理生理表现。目前缺乏稳定、可靠的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疾病相关的机制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肾动脉-脊髓背侧静脉血管搭桥模型,其成模率超过80%。同时,作者根据静脉引流情况,将实验组分为单纯动静脉搭桥组(AVB)和动静脉搭桥合并引流静脉狭窄组(AVB/VS),从而探讨引流静脉阻塞在静脉高压性脊髓病中的关键作用。随后,作者从影像学、行为学、解剖、病理和分子表型等多个维度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

微信图片_20240516114615.jpg

图2 部分主要结果展示。术后2周,脊髓组织染色(T12水平切片)代表性图像和大鼠MRI影像。HE、Masson和LFB染色展示脊髓后索情况。Nissl染色和GFAP染色分别显示右侧前角和中央管左侧灰质。白色箭头表示扩张的脊髓背侧静脉主干及髓周静脉。单纯动静脉搭桥组(AVB),动静脉搭桥合并引流静脉狭窄组(AVB/VS),假手术对照组(Con.)。

张鸿祺教授团队于2013年国际上首次提出VHM的家兔模型(J Neurosurg Spine, 2013, 19(4);PMID:23952325)。之后,本团队基于临床队列和临床样本开展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补体通路活化是VHM重要分子表型(J Neuroinflammation, 2022, 19(1);PMID:35733178)。本研究是对以往团队成果的进一步拓展,主要贡献在于:1.提供了稳定、可靠、临床相似度高的VHM大鼠模型;2.重复验证补体通路活化是VHM的重要分子表型;3.首次证实引流静脉阻塞在VHM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完善VHM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重要基础。芝加哥大学医学院Sean P. Polster 教授发表评述称:“这一模型和作者已经完成的研究内容,让进一步深入研究VHM的神经血管病理成为可能”。波士顿儿童医院Alfred Pokmeng See教授认为:“该模型的高成功率说明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研究是可靠的,观察长期效果非常重要,这是对他们之前家兔模型进一步优化”。

微信图片_20240516114616.jpg

第一作者

王殷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0级外科学(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要进行脊髓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Journal of Neurosurgery》、《Neurosurgery》、《Spine》等SCI期刊发表论著6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

微信图片_20240516114618.jpg

共同通讯作者

马永杰

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秘书,神经医学创新转化联盟秘书。主攻出血性脑血管病、脊髓血管疾病诊治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十三五、国自然、市科委等多项课题研究。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Neurology》《Stroke&Vascular and Neur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参编著作3部。

微信图片_20240516114619.jpg

共同通讯作者

张鸿祺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目前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执行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JNIS》中文版主编多年来,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脑动脉瘤、颅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承担及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20项,在《JAMA Neurology》《BRAIN》《Annals of Neur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著17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