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深化医疗卫生协同让北京更有“医靠”
医疗是群众关注的大事,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群众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健康红利”,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近年来,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成果不断巩固扩大,三地逐渐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机构共享互认,京津大医院开到‘家门口’,京津冀间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模式加快构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赵国光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扎根,三地医疗水平有效提升。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三地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更高期待。如何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实现更深层次共建共享?
“应不断完善协调对接机制,建立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合作机制,真正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赵国光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应不断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将京津优势医疗卫生资源疏解到河北,从而实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效果。这就需要三地强化协调和沟通,科学谋划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定期解决各项具体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合作项目建设,搭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承接平台。
“面对数字化时代新变革,要突破对公共服务的认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他认为,应以智慧化、精准化服务,优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是赵国光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他介绍,去年,雄安宣武医院一期工程交付雄安新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新门诊楼启用,这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地如何更加深入地进行医疗卫生合作?赵国光认为,一方面,应持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整体托管、合作建院、专科共建、科室合作等模式建设医联体,着力推动各成员单位规范化建设、同质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在赵国光看来,加强三地医护人员的联系与合作,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十分重要。他表示,三地应建立学习交流制度,通过采取共同研讨、定期磋商及互派人员学习锻炼等多种形式,做好医务人员先进技术、理念的培训。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因此,在医疗服务理念上,三地医疗机构应始终坚持公益性,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赵国光说,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应突出办医特色,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就医流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上进行有益探索。
赵国光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宣武医院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河北带去更多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服务理念,推进专业学科建设、诊疗技术、科研教学、医院管理等工作,让广大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