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

科室新闻

叙事医学 | 梁建涛:援疆岁月的一次生命抉择

发布时间:2022-04-20 09:26:21
字号:
浏览次数:

image.png

颅内不定时炸弹

“梁老师,您说怎么办?”

面前的医生凝视着 CT 片,眉头紧缩,表情凝重。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阿里木江,维吾尔族,担任和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已有十余年,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经验非常丰富。

几分钟前,值班医生拿着一张头部CT片,急匆匆地从急诊科跑回神经外科:一位34岁的维吾尔族男性患者,突发剧烈头痛两小时,目前神志模糊、 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头部 CT 显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度提示颅内动脉瘤。

患者随时有可能再出血,生命危在旦夕。

颅内动脉瘤号称“颅内不定时炸弹”,它不是肿瘤,而是在血管壁上鼓起的一个泡。好比年久失修的自行车车胎上鼓的包,在憋气、用力、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会突然破裂,一旦破裂,就会发生致命的颅内出血,大约 1/3 的患者死亡,1/3 的患者致残,只有 1/3 的患者经过治疗会基本恢复。而且,一旦出现第一次破裂,近期再次破裂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

image.png

陷入两难困境

“这种情况,以往咱们怎么处理?”

我没有正面回答阿主任的问题,反问道。看着CT 片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我内心思绪万千。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是:尽量减少搬动、转运,尽快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如发现动脉瘤,应该像工兵排地雷一样,尽快“消灭”它,以防再出血。但,颅内动脉瘤的处置对医院的硬件设备要求比较高。而这里的手术设备简陋,根本难以完成复杂的手术。

“咱们和田医疗条件比较差,目前还没有开展脑血管造影检查,更没有动脉瘤栓塞的条件。六年前曾做过一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但效果不好,病人术后再也没有醒来。从此以后,这种手术就再也没有做过。六年来,类似的病人只能转到乌鲁木齐,唉……” 阿主任一脸尴尬和无奈,不无歉意地说。

此刻,我作为北京市第八批第二期援疆医生,告别家人、同事、朋友,代表北京市、代表宣武医院来到和田,执行为期一年的援疆任务。和田位居塔里木盆地南端,南邻昆仑山,北连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域面积约 24 万平方公里,人口 240 多万,真正属于地广人稀。它是中国离北京最远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穷的城市之一。

该手术的最大风险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在和田处理颅内动脉瘤,我最担心的是手术显微镜。和田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手术显微镜是 30年前的蔡司S7显微镜,调节平衡完全靠手动。如果术中想改变一下显微镜的投照方向,需要术者和助手两人四手同时工作:术者双手固定显微镜,助手双手先松动,而后旋紧多个螺丝。这个过程没有一分钟的时间不可能完成。如果术中动脉瘤出血,这一分钟足以让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或急性脑膨出甚至死亡!

可是,将患者从和田转往乌鲁木齐又谈何容易?

和田到乌鲁木齐,相距 1300 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中间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浙江和福建三省的面积总和。重症患者无法坐火车,没有条件坐飞机,只能乘坐救护车穿越茫茫沙漠,长途跋涉,一路颠簸……这对于需要制动和尽快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无异于将其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途中随时可能因动脉瘤再出血、脑疝而命丧荒漠。这也是令阿主任痛心也无奈的原因。转到乌鲁木齐,危险。留下治疗,没条件。

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果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和田条件有限,无法开展颅内动脉瘤手术”,让患者转往乌鲁木齐,这完全符合惯例和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安全地开展工作”。可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我深深知道,对于这位年仅 34岁的患者而言,此时辗转千里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将如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风雨飘摇,命悬一线,生命之花随时可能凋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倾向于把患者留在和田尽快手术。咱们一起帮他一把,怎么样?”

我觉得我们应该帮他,尽管手术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总比他转院到乌鲁木齐安全一些。阿里木江主任看了我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惊愕、一丝犹疑。他顿了一会儿,才兴奋而坚定地说:“好,现在我就和家属谈。”

风险重重,事关重大。

我向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张鸿祺鲍遇海三位主任做了汇报、请示,他们一致同意我将患者留在和田手术的方案,并告知了很多注意事项。总的治疗方案已经确定,接下来准备战术细节:

和田不能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我请来自北京肿瘤医院影像科的援疆医生高顺禹主任为患者做了头部 CTA(CT 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患者为前交通动脉瘤;

与阿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到手术室库房找出了尘封六年的动脉瘤夹和动脉瘤夹钳,重新消毒备用;

同阿主任反复调试、练习 S7手术显微镜的平衡调节系统,以保证手术能够流畅进行

……

image.png

5 月 13 日上午,我们为患者做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老天眷顾,手术非常顺利,安全地排除了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也没有出现术前担心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情况。

“热合买特”

“热合买特 (谢谢你)” 患者恢复如初,出院时握着我的手感谢。对于一位医生而言,这一句话,已经足够。

从2015年3月1日到12月31日援疆的10个月里,和田人民医院神经外科9位医生、19位护士、42张病床,共收治住院病人1211人,手术332例,以脑外伤和脑出血为主。其中52 例中高难度的手术,包括颅脑外伤、颅内动脉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垂体瘤、胆脂瘤、脊膜膨出、脑膜膨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听神经瘤、 Chiari畸形、椎管内肿瘤等。

看着本地患者不再需要穿越茫茫沙漠就能得到治疗,我深感作为医生的价值和幸福所在。这种使命,虽任重而道远,但我乐意为之。

【后记】

2016年底,新疆和田北京援疆指挥部通知我,我被推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批优秀援疆干部”。2015年援疆是我人生一段最难忘的岁月和最美好的回忆,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我代表神经科室、代表宣武医院、代表北京市,为善良朴实的维族兄弟姐妹做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理所应当且责无旁贷的工作。无论援疆期间还是援疆结束,无论是朋友闲聊还是向组织汇报,我从没有、也不敢、也不必自夸自傲,认为自己做出来多么大的牺牲,做出了多么大的成绩。获此表彰,既兴高采烈,又诚惶诚恐,也心静如水。援疆经历,使我有幸成为内地和新疆的健康使者、文化使者,我毕生都会为这两个使命而不遗余力。

image.png

【版权声明】

上文摘自《用心:神经外科医生沉思录》,作者孙晓飞,知识产权为商务印书馆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欢迎转发、分享。

image.png